最近在新能源行业有个热议话题:为什么ABS不能用于电池pack?这个看似简单的材料选择问题,实则关乎整个储能系统的安全命脉。就像给新生儿选奶粉一样,电池pack的材料选择直接决定能量存储系统的"体质"。
2023年某知名车企的电池pack起火事故调查显示,壳体材料的热变形温度不足是重要诱因。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:
| 材料 | 热变形温度(℃) | 阻燃等级 | 成本(元/kg) |
|---|---|---|---|
| ABS | 85-95 | HB | 18-22 |
| PC/ABS | 120-135 | V0 | 35-40 |
| PPO | 190-205 | V1 | 50-55 |
在新能源储能领域,我们观察到三大替代方案正在崛起:
以某头部电池厂商为例,其新开发的PC/ABS复合材料实现:
某德系车企在最新电池pack中采用:
随着CTP(Cell to Pack)技术的普及,材料选择呈现三大新特征:
作为深耕储能领域20年的技术方案提供商,我们为全球客户提供:
典型客户案例:某欧洲储能系统集成商通过我们的材料方案,成功将pack成本降低18%,热失控风险降低95%。
在电池pack材料选择这场"生存游戏"中,ABS的退场印证了行业发展的必然逻辑。从热管理到结构安全,从成本控制到环保要求,每个参数都在重塑材料选择的底层规则。只有把握这些技术细节,才能在新能源革命的浪潮中站稳脚跟。
A:低容量电池系统热负荷较小,但主流厂商已逐步淘汰该材料。
A:我们开发的改性PPO材料可实现95%的物理回收率。
A:是的,但我们可以提供完整的认证支持服务。
对我们的先进光伏储能解决方案感兴趣吗?请致电或发消息给我们以获取更多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