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,光伏储能招标价格已成为行业关注焦点。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,2023年国内储能系统平均中标价已跌破1.1元/Wh,但不同项目的报价差异仍高达35-40%。这种价差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市场信号?企业又该如何把握招标定价策略?
项目类型 | 容量(MWh) | 2023均价(元/Wh) | 2024均价(元/Wh) |
---|---|---|---|
电网侧储能 | 200 | 1.28 | 1.12 |
工商业储能 | 50 | 1.45 | 1.27 |
户用储能 | 10 | 1.68 | 1.49 |
某省2023年200MW/400MWh储能电站的招标案例显示,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优化,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降低达31%。其中:
当前储能招标市场呈现"三化"趋势—— 标准化:70%招标文件已采用新版技术规范 透明化:价格评分权重普遍提高到40-45% 智能化: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率年增120%
以某沿海开发区20MW/40MWh用户侧储能项目为例,通过EK SOLAR的定制化方案,项目投资回收期从7.2年缩短至5.8年。关键技术突破包括:
"在近期参与的某省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招标中,我们发现报价策略需要特别考虑调频补偿机制的变化。"
针对当前招标市场的痛点,领先企业已开发出创新服务模式:
循环效率、系统可用率、质保年限三项参数对报价影响占比超过65%,其中效率每提升1%可带来约0.08元/Wh的溢价空间。
建议采用价格联动机制,在招标文件中约定3-5种关键材料的调价公式,同时建立战略库存应对短期波动。
获取专业储能招标方案咨询,请联系: ☎ 电话/WhatsApp:+86 138 1658 3346 📧 邮箱:[email protected]
对我们的先进光伏储能解决方案感兴趣吗?请致电或发消息给我们以获取更多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