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进,储能项目正成为外资眼中的"香饽饽"。仅2023年上半年,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就达到8.63GW/17.72GWh,同比暴涨162%。这个数据背后,既有政策红利的释放,也暗藏着投资门槛的微妙变化。
国家/地区 | 外资准入政策 | 典型项目案例 |
---|---|---|
中国 | 允许外商独资建设储能电站 |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 |
欧盟 | 需通过REPowerEU计划审查 | Northvolt瑞典超级工厂 |
美国 | IRA法案提供税收抵免 | 特斯拉Megapack德州项目 |
根据2023版《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》,储能领域已全面开放:
就像特斯拉在上海的布局,通过本地化生产换取市场准入。这种模式需要企业具备核心专利技术和本地供应链整合能力。
黑石集团在江苏的200MW储能项目,就是通过产业基金+本地企业的合作模式落地。这种结构既能分散风险,又能解决项目审批难题。
西门子能源在广东的示范项目,采用设计-采购-施工-运营一体化模式,这种"交钥匙"方案正成为外资新宠。
近期国家能源局提出的"十四五"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,明确将4小时以上长时储能和虚拟电厂聚合技术列为重点发展方向。这为外资企业带来新的技术输出机会。
深耕新能源领域20年,为全球客户提供:
立即咨询:
☎️ 86-138-1658-3346
📧 [email protected]
外资进入中国储能市场已进入黄金窗口期,但需要把握三个关键:读懂政策风向、选对合作模式、突破技术壁垒。随着电力现货市场改革提速,储能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有望缩短至5-7年。
A:在大多数省份,外资企业需与本地企业组成联合体参与电网侧项目投标。
A:根据最新规定,电网侧项目设备国产化率不得低于70%,但外资技术转让项目可申请豁免。
A:需考虑当地峰谷电价差、补贴政策及系统循环次数,典型公式:总投资/(年收益×系统效率)
对我们的先进光伏储能解决方案感兴趣吗?请致电或发消息给我们以获取更多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