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外资紧盯中国储能市场?

随着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进,储能项目正成为外资眼中的"香饽饽"。仅2023年上半年,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就达到8.63GW/17.72GWh,同比暴涨162%。这个数据背后,既有政策红利的释放,也暗藏着投资门槛的微妙变化。

国家/地区外资准入政策典型项目案例
中国允许外商独资建设储能电站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
欧盟需通过REPowerEU计划审查Northvolt瑞典超级工厂
美国IRA法案提供税收抵免特斯拉Megapack德州项目

政策红绿灯:哪些领域外资可以入场?

根据2023版《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》,储能领域已全面开放:

  • 电力储能系统集成(允许100%外资持股)
  • 分布式储能项目开发(需省级能源局备案)
  • 储能设备制造(部分关键材料限制进口比例)

外资投资的三种主流模式

模式一:技术换市场

就像特斯拉在上海的布局,通过本地化生产换取市场准入。这种模式需要企业具备核心专利技术本地供应链整合能力

模式二:基金联合体投资

黑石集团在江苏的200MW储能项目,就是通过产业基金+本地企业的合作模式落地。这种结构既能分散风险,又能解决项目审批难题。

模式三:EPC+O全链条服务

西门子能源在广东的示范项目,采用设计-采购-施工-运营一体化模式,这种"交钥匙"方案正成为外资新宠。

不得不防的三个"深水区"

  • 电化学储能的消防认证:国内GB/T36276标准与IEC认证存在差异
  • 电网接入的技术门槛:需通过CNAS认可的第三方检测
  • 绿电交易的规则差异:不同省份的电力现货市场规则犹如"方言"

行业新风口:虚拟电厂与长时储能

近期国家能源局提出的"十四五"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,明确将4小时以上长时储能虚拟电厂聚合技术列为重点发展方向。这为外资企业带来新的技术输出机会。

储能解决方案专家:EnergyStorage2000

深耕新能源领域20年,为全球客户提供:

  • 工商业储能系统定制开发
  • 海外投资政策咨询
  • 中欧双认证设备供应

立即咨询:
☎️ 86-138-1658-3346
📧 [email protected]

结论

外资进入中国储能市场已进入黄金窗口期,但需要把握三个关键:读懂政策风向、选对合作模式、突破技术壁垒。随着电力现货市场改革提速,储能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有望缩短至5-7年

FAQ

Q:外资企业可以独立参与储能项目投标吗?

A:在大多数省份,外资企业需与本地企业组成联合体参与电网侧项目投标。

Q:储能系统的国产化率要求是多少?

A:根据最新规定,电网侧项目设备国产化率不得低于70%,但外资技术转让项目可申请豁免。

Q:投资回收期如何计算?

A:需考虑当地峰谷电价差、补贴政策及系统循环次数,典型公式:总投资/(年收益×系统效率)

告诉我们您的需求

希望您能联系我们

对我们的先进光伏储能解决方案感兴趣吗?请致电或发消息给我们以获取更多信息。

  • 中国,23个海外办事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