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储能中标价格成为行业焦点?

近期,国内多个大型电厂储能项目开标结果陆续公布,电厂最近储能中标价格持续引发热议。以某省2023年第三季度储能电站EPC项目为例,中标单价已跌破1.3元/Wh,较去年同期下降22%。这种价格波动不仅牵动着投资方的神经,更折射出整个能源行业的深层变革。

储能价格波动的三大驱动因素

  • 技术迭代加速:液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0%,磷酸铁锂pack成本下降18%
  • 产能集中释放:2023年国内储能电芯规划产能超500GWh,市场供需关系逆转
  • 商业模式创新:容量租赁模式推动初始投资成本分摊
2023年典型储能项目中标数据对比
项目名称技术路线中标单价(元/Wh)储能时长
西北某调峰电站磷酸铁锂1.284小时
华东电网侧项目液流电池2.156小时
南方区域共享储能钠离子电池0.982小时

行业领跑者的破局之道

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,头部企业正通过全生命周期服务构建护城河。某上市公司近期中标的2GWh电网侧项目,创新采用"建设+运营"模式,在确保技术指标的前提下,将度电成本控制在0.18元以下。这种模式既满足电厂对初始投资的要求,又能通过后期运营获取持续收益。

储能系统的选型策略

面对多样化的技术路线,建议重点考量三个维度:

  1. 场地条件:集装箱式方案节省40%空间
  2. 调度需求:火电配套项目更关注响应速度
  3. 政策导向:部分省份对长时储能给予补贴倾斜

未来三年的市场预判

行业专家预测,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,2025年国内储能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。值得关注的是,近期多个省份出台的容量电价政策,可能推动储能项目收益率提升2-3个百分点。这种政策红利与技术进步的双重驱动,正在重塑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分配格局。

企业服务案例:某省级储能示范项目

我们为某2×1000MW燃煤电厂提供的飞轮+锂电池混合储能系统,成功将调频性能指标K值提升至3.2,帮助电厂获得额外辅助服务收益。该项目采用的分期付款模式,有效降低业主初期投入压力。

行业问答精选

储能中标价格持续走低是否影响产品质量?

价格下降主要源于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,头部企业仍保持严格的质控标准。建议关注投标方的全生命周期质保方案。

如何应对不同地区的招标规则差异?

建议建立区域政策数据库,重点研究当地:①容量补偿机制 ②并网技术要求 ③土地审批流程等关键要素。

关于我们

作为深耕电力行业20年的能源解决方案专家,我们提供从项目设计运维管理的全链条服务,业务覆盖35个国家和地区。在新能源并网、电网侧调频等领域拥有37项专利技术,成功交付项目累计装机量达5.8GWh。

获取定制化解决方案:
电话/WhatsApp:+86 138 1658 3346
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

核心结论

当前电厂储能中标价格的波动本质是行业成熟的必经阶段,技术路线选择与商业模式创新将成为制胜关键。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,具备系统集成能力和金融服务创新的企业将占据更大市场份额。

告诉我们您的需求

希望您能联系我们

对我们的先进光伏储能解决方案感兴趣吗?请致电或发消息给我们以获取更多信息。

  • 中国,23个海外办事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