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新能源行业的心脏部件,pack电池生产工艺直接决定着储能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。从电芯筛选到系统集成,整个流程包含八大关键步骤:
在深圳生产基地,通过引入CTP(Cell to Pack)技术,将体积利用率提升至60%以上。相比传统工艺,能量密度提高50%,生产成本降低30%。
工艺参数 | 传统工艺 | CTP工艺 |
---|---|---|
零部件数量 | 1,378个 | 846个 |
装配时间 | 120分钟 | 72分钟 |
系统能量密度 | 180Wh/kg | 270Wh/kg |
随着4680大圆柱电池的普及,pack工艺迎来三大革新:
采用多功能弹性夹层技术,实现热管理、结构支撑、绝缘防护三合一。量产数据显示,快充速度提升30%,低温续航衰减减少20%。
作为深耕新能源行业15年的技术供应商,我们提供:
服务涵盖电力储能、新能源汽车、工业备用电源等领域,累计交付项目超过2,000个,产品通过UL、CE、UN38.3等国际认证。
根据GGII调研数据,2025年全球锂电池pack市场规模将突破5,800亿元。三大技术路线值得关注:
从电芯到系统的pack电池生产工艺,正在经历从机械化向智能化的跃迁。工艺革新不仅提升能量密度,更在安全性和成本控制方面取得突破,为新能源行业注入持续动力。
A:采用EOL(End of Life)标准,通常以容量衰减至80%为临界点,通过3C/1C充放电循环测试验证。
A:高温地区需强化散热设计,低温环境要配备预加热系统,湿度大的区域要提升防护等级。
A:按年产10万套规模测算,自动化产线投资回报期约2.5-3年,具体需结合产品溢价和技术迭代速度。
获取定制解决方案:
电话/WhatsApp:+86 138 1658 3346
邮箱:[email protected]
对我们的先进光伏储能解决方案感兴趣吗?请致电或发消息给我们以获取更多信息。